血红蛋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元素,可以对身体的各个方面达到很好的调节效果,同时又能给身体带来充分的营养元素需求,人的身体当中是必须要存在血红蛋白的,但是如果偏高或者偏低没有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样会对身体造成影响比较大,患者要根据身体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
1.血红蛋白偏高,见于血液浓缩、轻度缺氧、或平时爱好运动。
2.RBC平均血红蛋白计算公式:MCH=HGB/RBC,所以血红蛋白升高,RBC血红蛋白含量也相应升高。
3.血小板分布宽度偏高,提示血小板按体积分布较为分散,大小不匀。如果血小板数正常,无特殊临床意义。
基本正常。如果你平时抽烟,请减少抽烟对你身体的危害。
正常范围
男性 130~175g/L(13.0-17.5g/dl);
女性 115~150g/L(11.5-15.0g/dl);
新生儿 170~200g/L(17.0-20.0g/dl)。
检查介绍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氏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瘘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
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