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精神方面患有疾病的人需要每日口服药物来抑制病情或是控制病情,而椎体外系症状也指多个方面,比如有急性肌力障碍方面,也就是呈现出不由臭主的翻白眼等;而帕金森病也是其中一种,严重后会丧失行动能力;还有早期发生的舌的轻微抖动的迟发性运动障碍。所有精神方面的病症都应按时按量的用药控制。
一、椎体外系症状
锥体外系反应(EPS)是传统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4种:
1、急性肌张力障碍:最早出现。局部肌群的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呈现不自主的奇特表现,如,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扭曲等等。
2、静坐不能:治疗1~2周出现。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 不愉快,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原地踏步等。
3、帕金森病:治疗的1~2月出现。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初是运动过缓,写字越来越小。严重者有协调运动丧失,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 ,面具养脸,粗大震颤,流涎,皮脂溢出。
4、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持续应用几年后。 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运动为特征。严重程度波动不定,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增加。最早为舌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
二、引起椎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1、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碳酸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一般而言,本类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并且与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个体有关。
2、甲氧氯普胺
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如将剂量控制在每日30mg以下,短期使用,发生率可显著减少。
3、心血管药物
据报道硝苯地平、桂利嗪、氟桂利嗪、左旋多巴、利血平(大剂量)均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4、其他
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卡马西平、喷托维林(咳必清)、乙胺丁醇等也偶见引起锥体外系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