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菌痢乃湿热积聚,治疗应以清利湿热、行泄导积为主,不能收涩。 若外邪于外而用粟壳,则会造成“闭门留寇”之患。
根据现代医学分析,粟壳对痢疾杆菌无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粟壳残值约为0.2%,粟壳每10克即为20毫克吗啡,而民间的药事习惯大多是10克以上,远远超过普通的吗啡(每次5~10毫克)。
因其麻醉效果较强,确可暂时缓解腹痛症状,使肠蠕动明显减弱,大便次数顿即减少。 症状的暂时性缓解,给人以治愈的假象,掩盖了内部情况进一步恶化的真相,从而放弃或放松对病因的治疗。
同时,病原菌及其毒素与肠腔组织坏死物一同滞留在肠道内无法排出,无法排出,然后通过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加重毒血症,导致胃满、腹胀、排便停止等一系列中毒性肠胀气的症状。 病情严重的患者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中毒性肠麻痹、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痢疾杆菌还可进一步潜伏在肠壁深层组织中,不易被清除,导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我们要重视粟壳治疗菌痢的弊端,尤其是中毒性菌痢的早期发病阶段,尤其应将其作为绝对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