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上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的改进,介入治疗就是其中一种。因为有些疾病需要治疗的部位很特殊,在人体内难以通过常规的治疗手段去治疗,这时候介入治疗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还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做介入治疗时需要进入人体体内,那么会有什么副作用呢?
介入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与穿刺和插管有关。具体表现如下:
穿刺点出血或血肿:
常见原因有反复插管,操作技术不熟练,局部压迫不当或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高血压等症状。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血肿较大时会压迫局部静脉,甚至发展成为血栓性静脉炎。选择细而有弹性的穿刺针,拔管时在穿刺点近侧端妥当压迫包扎,对凡是有高血压和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后再行穿刺,这些措施可以预防出血和血肿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较大血肿,可以采用局部湿热敷或次日理疗,血肿内注射透明质酸酶500~3000IU,如果血肿压迫附近血客和神经,可以考虑手术清除。
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
插管时的动脉内膜损伤,或血液肝素化不够以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血管痉挛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血栓和粥样化斑块的脱落可造成血管栓塞。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是,在穿刺时动作要轻柔,操作细心,减轻血管内膜的损伤;尽量缩短导管在血管内的时间;导管插入血管后注入肝素使全身血液肝素化。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支气管动脉造影和灌注化疗的副作用。支气管动脉尤其右侧主干4~6与肋间动脉共干,后者与脊髓动物吻合,当遇有小血栓、离子型高渗造影剂浓度过高、抗癌药用量过大时均易损伤脊髓动脉,造成积水、缺血、水肿,临床上主要对动脉毒性大的抗癌药物,尽量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一旦出现脊髓损伤的症状,应积极快速处理,如早期使用脱水剂减轻水肿,使用罂粟碱、烟酰胺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用激素类药物减轻局部炎症,同时应用ATP、辅酶A、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药物、一般经过有效治疗后2~3周恢复。
暂时性血管痉挛:
主要原因是由于多次损伤性穿刺和插管时间过长所致。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栓塞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还易招致血流量减慢或者血栓形成。对于肢体血管痉挛,可经导管注入妥拉苏林25~50mg或局部热敷,内脏血管痉挛时可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必要时注入肝素100~150mg/h以防血栓形成。
其他并发症:
穿刺和插管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有感染、瘘管形成、血管损伤或穿破、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血管内导管丝断落或导管打结。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基本方法是在插管过程中掌握要领,正确操作,动作轻柔细心。
介入治疗是有副作用的,也是有风险的。但客观地说,较传统的外科手术,还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介入治疗优点:
介入治疗对于其他外科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治疗的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其次,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因如此,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的介入治疗是经动脉选择性插管向肿瘤内灌注化疗药物及将肿瘤的供氧血管栓塞,从而切断肿瘤的供养,提高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深度,使肿瘤缺血坏死。肿瘤的介入治疗主要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头颈部肿瘤、支气管肺癌、乳腺癌、胃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