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进入青春期后,每隔28天左右就会有周期性的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
子宫内膜分为两层,表层一层叫做功能层,月经周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这一层,每一月经周期一次掉一次,然后重新修复;靠近肌肉层的一层叫做基底层,月经周期中功能层脱落后,新功能层由这一层产生。
随着卵巢的排卵,子宫内膜会发生长期变化。在女性孩子出生后,卵巢中有很多原始的卵泡。卵泡在进入青春期后,通常每月都会有一个成熟的卵泡。在一个成熟卵泡中,卵子从卵巢排出,被称为排卵。排卵日大致是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就是下一次月经的前14天。排卵前,卵泡发育时卵巢产生雌激素,子宫内膜受雌激素影响,会逐渐增厚2毫米左右。那月经是怎么来的?
下丘脑、垂体和卵巢这三种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调节月经,在月经周期的月经期和增殖期,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很低,从而减弱或消除了垂体和下丘脑的卵泡和下丘脑分泌的卵泡分泌增多,从而使卵泡分泌增多,雌激素分泌增多。
这时,雌激素又刺激子宫内膜进入增殖期。黄体生成素会增加孕激素的分泌,从而引起排卵。雌激素和孕激素在这段时间都会升高。因此,排卵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和腺垂体黄体的下降,从而导致黄体退化,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随之下降。子宫内膜失去了二种激素支撑而脱落、出血,即为月经。